凡铁游戏提供最新游戏下载和手游攻略!

失落的王城:陕西泾县茂林

发布时间:2024-08-30浏览:62

古镇新韵

大泾帝国,西南屏障。 江左名镇,茂林一方。枕黄山北麓,襟长江南岸。东指旌阳城高山绵亘,西饮太平湖碧波荡漾。“茂林”,狭义指有宋以来吴氏聚居的“茂林吴家”;广义指的则是今天的泾县茂林镇。茂林镇,地处皖南山区,位居“两山一湖”之腹地。隶属安徽省宣城市,为泾县西南重镇。距县城35公里,322省道入境,总面积233平方公里。全镇辖13个村和1个街道社区,总人口2.5万人。境内凤村、南容、 铜山三大乡村构成“品”字形格局,三星拱月,拱卫并辐射以“茂林吴家”为中心的集镇。史上曾数度呈现“一区多乡”或“一镇多乡”行政格局,2001 年全县乡镇区划调整,合为一镇。

茂林全景

“小小泾县城,大大茂林村”,源流越千年。这里洋溢着人文茂林底蕴美,魅力茂林风情美,红色茂林壮烈美,生态茂林绿色美。文气氤氲而民俗淳,耕读传家而乡风良。这里有自己的传统文化,独立语言,更有让人垂涎的地方特色美食“茂林十二碗”。茂林历来文风昌盛,史上名人辈出。为官者,有清代吏部尚书吴芳培、江南河道总督潘锡恩、新中国曾任国家财政部长吴波、民革中央副主席吴茂荪等;为文者,有并称“茂林三吴”的近代书法家吴玉如、画家吴作人、文学家吴组缃以及经济学家吴半农等。

茂林地标

“4117”广场是皖南事变主战场的标记物。在它身后是用大理石砌成的由左向右逐渐增高的红色背墙,象征着一面红旗,墙体详细记载了皖南事件的经过。广场背景是巍峨的东流群山、庄严的魁山飞雄塔和烈士墓。远近景物交融,颇为壮观。

吴氏大宗祠(尚存)

吴氏大宗祠,据吴氏宗谱记载,明崇桢已卯年(1639)湖广布政使吴尚默倡建。门堂上首悬“吴氏大宗祠”横匾。县志记载明邑库生吴国抢所书,内有前厅、天井、寢楼。大厅两边墙上嵌青石碑刻“忠孝节义”四个大字。厅后有2口金水池,中间砌石拱挢。该祠梁柱粗大,纹饰繁华,形制超凡,气势恢宏。此祠清雍正、乾隆年间曾修葺,近年亦作修缮。宗祠主体五楹三进,建筑面积1131平方米,1941年新四军撤离皖南时,在此祠召开告别大会,又为革命遗址。

忠孝节义(尚存)

御赐牌匾(尚存)

茂林人文最兴盛者当推吴氏和潘氏两大望族,连宗祠都名之以“大”。由这两大望族繁衍开来形成的茂林吴家和茂林潘村两大古村落,也最能代表茂林人文。一对“姊妹村”均已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国家级古村落)名录。

吴芳培(1753-1822)字霁菲,号云樵,安徽泾县茂林人。乾隆49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左都御史(从一品)。吴芳培墓在茂林镇西山麓,距县城30余公里。墓地俗称“凤冠形”,一名“八角亭”。墓冢高大,砖室,有碑。1966年被盗。现墓、碑均毁,仅有遗址。

潘锡恩(1785----1866)字纯夫,又字芸阁,安徽泾县茂林镇潘村三甲人。嘉庆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江南河道总督兼漕运总督。晚年晋封太子少保(从一品、荣禄大夫)。潘锡恩墓在茂林镇潘村四甲村,距县城35公里。墓地俗称“荷花形”。墓冢高大,砖室,有碑。神道两侧有石人、石马等。1966年被盗。现墓、碑均毁,仅存遗址。

潘氏大宗祠(不存)

潘氏大宗祠,潘氏大宗祠建于清代中期,潘氏大宗祠位于潘村柘南山南侧,坐北朝南共三进,总面积2300平方米,宗祠门扭朝东,其上有“潘氏大宗祠”,屋脊上有铸铁“天下太平”四个大字,大门楼建有四个翘角,上面都有一条龙,廓下吊有风铃。大门正中门楼上,有钦赐的“太子少保”匾额。

祠堂大门楼(不存)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部队九千余人,奉命北移苏南,5日到达茂林地区休息一天,6日下午军部在潘氏大宗祠召开军部机关和各纵队首长会议,这是新四军北移后第一次军事会议旧址,也是皖南事变枪声最初响起的地方。记得当年新四军在两边大理石柱上留下的“军令如山,军纪似铁”八个大字还依稀可见。

1958年——1964年大宗祠曾作过粮站,1976至1977年间作过茂林中学的部份教室和学生宿舍,后因无人维修,无法使用,截止1995年已倒塌三分之一,1998年倒坍过半,1998年12月24日由县文化局出面全部拆毁,盛世一百余年的大宗祠终在这一代被毁,凡到过这里,做过留影的游客。对照起来,无不为之唏嘘感叹!

文昌阁(不存)

文昌阁,位于茂林潘村的西北角,系潘氏二十五世潘之球倡议修建。宏伟的宗祠、支祠边,坊表环立,壮观的文昌阁上,层层都能传出读书声、吟唱声。茂林自古以来一直流传“茂林三声”的说法:松声,书声,婴儿哭声。一直以“三声萦绕”而享誉遐迩——松涛阵阵,环境优美;书声琅琅,文风昌盛;婴啼声声,人丁兴旺。

十三牌坊群(不存)

十三座自南向北摆开阵势的“牌坊群”长达百米,非常耀眼,向南约20米又单独一坊,形成世上罕风的牌坊群;另外周边建有各类牌坊6座之多,计20有余。分别有“文武进士坊”、“乐善好施坊”、“孝子坊”、“贞节坊”、“节孝坊”、“节妇坊”等。说这些牌坊“每座宽10米,高约15米,一般为旌表人的姓名、头衔、纪年。中层是梁柱、横额、拦板,横额内刻着朝廷加的谥号、奖封和主要事迹。上层为楼顶、横额和檐角,横额里嵌有“圣旨”、“恩荣”、“诰命”、“敕封”等字样。标明是经过皇帝钦准而兴建的。”牌坊群的宏建是茂林历史上鼎盛时期的重要标志。可惜茂林牌坊在1958年被拆除,用于建造大桥了。留给人们无穷的遗憾和无尽的思念。茂林牌坊是茂林人心中的永久的痛。1941年1月叶挺途径茂林留下这张唯一存世照片。

贞孝牌坊(尚存)

孝烈坊,位于茂林镇里潭仓的石拱桥边,建于嘉庆二十四年四月三日题大清道光二年十月。三层枋额石坊,翘角,左右二方形石柱,均二面镶石鼓,麻石基脚。第一层石额,竖“圣旨”二字,双龙戏珠纹边。第二层石额,横刻“贞烈”二字,上层楼枋上刻花卉纹饰,下层横坊上刻人物图案。第三层石额刻“旌表故儒徐文藻之妻吴氏开娣孝烈坊”。

集贤亭半山一笠(不存)

尚友堂(尚存)

大厅(尚存)

的尚友堂,位于茂林镇尚友堂路6号。建于清乾隆年间。一进7间,八字大门,花砖门墙,青石墙裙,白石门坊,大门内外上有嵌方,内侧嵌方刻“尚友堂”三字。入内,有较大庭院。前厅两边有厢房、天井。堂厅3开间,两边有4间正房,前有天井,上有阁楼。屋后有隔墙、花园、菜地。传说此屋为“四代五世同堂”居宅,现保存完好。

怡园(尚存)

后门(尚存)

怡园,位于茂林镇甘塘巷11号。建于清中期。一进5间,八字形大门,门厅两边有一对“蟹眼天井”,堂中悬挂木匾,上书“树滋堂”。门厅后有较大庭院。堂厅3开间,两边4间正房,上有阁楼。屋后有一较大花园,今为菜园。此屋保存较好。

吴波旧居(尚存)

位于茂林镇五十里9号“吴波旧居”,建于晚清。一进7间,屋前有照壁墙,八字院门,花砖门墙,青石门坊。门左有门房和边屋,右有短墙,圈成一座小花园。内有门厅、天井,有边门通两厢。两边6间正房,前有天井,上有阁楼。此屋为原国家财政部部长吴波旧居。2015.12一2016.6,茂林镇政府作了修复,现恢复原状。

旧居全景(尚存)

吴波。1906年生于安徽省泾县茂林五十里村。1939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194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后历任财政部顾问,财政部部长、党组书记,财政部顾问、党组成员。1988年离休。 2005年2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随安居(尚存)

随安居,位于茂林镇运动巷12号。建于晚清。正屋一进4间,大门开在正屋后面,麻石门坊,三角形门厅。走过白石圆门,由后门进入堂厅。厅南有一对天井,西为砖墙,东为3间正房。正房前东边有小门通院落。院落两边是两排抱屋,走廊上有半月形小门。此屋保存较好,少数墙壁有裂痕。

吴荫堂(尚存)

吴荫堂,位于茂林镇运动巷65号。建于清咸丰年。大门和正屋门墙,均为花砖贴面,麻石门坊,上有青石嵌方。一进5间,正屋前为庭院。堂厅前有天井,两侧各有2间正房。正屋前有天井,上有阁楼,有边屋做厨屋。现保存较好。

中宪第(尚存)

中宪第,位于茂林镇甘塘巷35号的。建于清中期。正屋一进7间,八字大门,花砖门墙,白石门坊,青石嵌方上刻“中宪第”。堂厅3开间,两边4间正房,均有天井、庭院。正房上有阁楼,前厢是厨房。现保存较好。

司马第(屋形尚好)

司马第,位于茂林镇甘塘巷4号,建于清中期。系组合式宅院,有总大门。入内有较大庭院,正屋在院北部。正屋有堂厅、天井,两边4间正房,上有阁楼。前左侧有5间边屋,对面有3间抱屋。此第现正屋门坊上青石嵌方所刻“司马第”三字已被凿,屋形尚好,内部木质构件多有损坏,部分墙体损裂。

赞治第(尚存)

赞治第,位于茂林镇五十里26号,一进7间,建造于清乾隆间。八字大门,花砖门墙,白石嵌方上刻“赞治第”三字。入门厅见庭院、走廊。正屋外壁嵌石上刻“清风入座”四字。厅边有6间正屋,有天井、阁楼、厢房。据传,此为山西武宁府同知吴希文居宅,其子吴芳培,官至左都御中(从一品)。现保存尚好,部分损坏。

树德务滋(半存)

树德务滋,位于茂林镇运动巷61号一进5间,建于清中期。屋前有庭院,院门上有白石嵌方刻“树德务滋”四字。正屋一字前墙,花砖门墙,白石门坊。内有门厅、天井,两边4间正房,上有阁楼,前有天井。现左边正房已改建,部分梁柱年久腐朽。

西仁里(半存)

西仁里,位于茂林镇西仁里37号,建于清中期。共2进,前进有堂厅,两边4间正房,有阁楼。后进有堂厅,左侧为花园,右侧有3间正房,2间厢房。两进均有天井。现一进门厅顶部已坍,屋子部分损坏、改建。

满公祠(半存)

满公祠,位于茂林镇东九甲15号,始建于明代。太平天国时曾毀,晚清时重建。前后3进,祠前有庭院,正屋大门木栅门扇。有前厅、天井、大厅和寝楼。大厅3楹,两边墙上嵌“忠孝节义”四字青石碑刻。两边有4间正房,左侧有4间廊房。现门墙、屋墙尚在,屋内构件、陈设近年全部毀圮。

七房(尚存)

七房,位于茂林镇运动巷15号,前后两大进,内有庭院,建于清中期。一进有前厅,堂厅3开间,两边4间厢房,开边门通两厢,两边有4间正房。二进两边6间正房,左侧另有4间边屋。两进之间有小巷相隔,正房均有天井和阁楼。现局部损坏,前进损坏处正在修缮中。

总宪第(尚存)

总宪第,位于茂林镇毛竹井路20号,据传,吴芳培于清嘉庆任左都御史署理吏部尚书时建成此屋。一进7间,左侧另有5间“梅源书屋”。前厅两边花砖隔墙,各有一个白石圆门,堂厅有天井,正屋、书屋均有天井、阁楼。书屋前小院中有一古井。此屋今保存完整,正屋嵌方上刻“总宪第”三字己圯,部分墙壁裂损,部分木质构件腐朽。

可福堂(尚存)

可福堂,位于茂林镇王家桥7号,建于清中期。一字前墙,花砖门墙,白石门坊。有门厅,两边各有一天井,堂厅3开间。两边6间正房,有天井、阁楼,前厢是厨房。现保存完整,局部损坏,少数墙壁裂损。

砚庄(尚存)

砚庄,位于茂林镇茂林街13号,建于清中期。八字院门,白石门坊。内有庭院。正屋花砖门墙,白石门坊,上有白石嵌方,有堂厅,一字天井通两厢,两边6间正房,有天井、花墩、阁楼。前厢为厨房。现保存尚好,局部损坏。

墨庄(尚存)

岳飞手书墨庄

墨庄,位于茂林镇王家挢47号,一进3间,建于晚清。花砖门墙,青石门坊,白石嵌方上刻“墨庄”二字,落款“岳飞书”三字。嵌方内字,或为屋主人从宣城梅氏墨庄模拟而来。门内有长形小院,后有3间正屋。据传,此庄为一边的陵园守陵人居室,现保存完整,屋内多处改建。

崇馀堂(尚存)

崇馀堂,位于茂林镇王家桥48号,一进3间,建于晚清。八字大门,花砖面墙,青石门坊,上有白石嵌方。内侧门额上书“崇馀堂”三字。正屋前有庭院,正屋形制和大门一致。堂厅有天井,左右有边门通两厢,两边2间正房,有天井、阁楼。此屋经住屋人多次维修,今屋态较好。

翰墨园(半存)

翰墨园,位于茂林镇王家桥33号。一字砖墙,花砖门墙,白石门坊,白石嵌方上刻“翰墨园”三字。园内房屋结构不详,原为学屋。相传,此屋建于清乾隆年间,由于兵燹,焚毀于咸丰年。今所呈现的是此园遗迹。

璜公坦(尚存)

璜公坦,位于茂林镇光明路,建于清中期,均花砖门墙,麻石门坊,堂厅有一字天井通两厢,两边4间正房。局部损坏。8号屋屋形尚在,屋内严重损坏,濒临坍塌。

报春园(尚存)

报春园,位于茂林镇光明路27号,建于清中期。八字形园门,花砖翘角门墙,白石门坊,白石嵌方上刻“报春园”。有门厅和庭院,正屋有堂厅、天井,两边4间正房。正房有天井、阁楼。前厢是厨房。此园今保存完整,门墙和后墙严重损裂,成为危墙。

行素轩(尚存)

行素轩,位于茂林镇西仁里6号,建于清早期。八字大门,花砖门墙,白石门坊,白石嵌方。入门为套厅,中有隔墙,两边各一长形天井。两边6间正屋,有天井、阁楼。右首正房南侧边门白石嵌方上刻“行素轩”三字,此屋保存较好。现左首大屋,仅存门墙和门坊。

绿野堂(尚存)

绿野堂,位于茂林镇上东门7号,建于清中期。八字大门,内冇门厅和庭院,有一棵古紫荆树。三进,均一字前墙,白石门坊,上有白石嵌方;均有堂厅、天井。一进右有3间正房,左有2间正房和2间厢房,均有天井。二、三进两边均4间正房。三进正房皆有阁楼。该堂现保存较好,局部改建。

学灌园(尚存)

学灌园主人是吴敬恒,清嘉庆丁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国史馆协修,云南主考。“学灌园”堂号“有怀堂”。 在“学灌园”现存的古宅中,右厢房还住着后代。房屋保存较好。

景照倌章氏宗祠(尚存)

景照倌(尚存)

景照,茂林集镇东南五里开外以章姓望族为主的大村落。始迁祖为元朝时邑内漆林渡(章家渡)人氏章景照。迎娶茂林望族吴氏女为妻,后兴盛开来。时人随俗,称他为“景照倌”。后因人名村。我们村有首流传至今的儿歌,“打香油,打麻油,打到景照倌,景照倌不要,提到河里一撂”,这是茂林景照村的“五凤堂”,也是章氏宗祠。他的门墙建筑很有特点,它吸取了古牌坊的建筑艺术:两层、翘檐,镶嵌了花岗岩饰纹图案的石雕在门墙内,就好像牌坊的柱石。

凤村

凤村村,位于茂林镇北部,南与沈岗村相邻,东、北面与黄村镇交界。是2003年区划调整中由原来的鸣凤、阳山、凤村三村合并而成,辖区面积12.56Km2,22个村民组,总人口2170人,因凤姓居多、故名凤村。但凤村人原来并不姓凤。凤姓人是五代时后汉皇帝刘知远的子孙,后汉被宋所灭,刘氏宗室的一些人南渡逃亡,先在江西南昌一带居住。后来始祖世杰公来到泾县南乡,经过阳山东麓时,听到奇怪的鸟鸣,便认为是凤凰的鸣声.是祥瑞之兆,于是就在现在的“鸣凤桥”一带定居下来。为避免宋王朝的追杀,便改刘姓为凤姓.世代繁衍,遂成聚族而居的凤村。

凤村凤氏宗祠(半存)

凤氏宗祠,凤村凤姓一族的祠堂,光绪十四年建,里面摆放的有凤氏家谱。因年久失修,后进不存就剩下前进了。凤村也是革命老区,更是皖南现代革命史上赫赫有名的皖南新四军游击队(通称泾旌太游击队)司令洪林同志的家乡。

南容

南容位于泾县茂林镇东南,距县城40公里,距镇政府驻地4公里,东邻高湖村,南接山水村,西依唐里村,北靠奎峰村,村域面积10.2平方公里,全村辖19个村民组,总人口2014人。南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南容”原为人名,春秋鲁国人,姓南宫,名括,字子容,系孔子弟子。翠螺山人诗:《思溪怀古二十韵》中有“南容”二字锡嘉名。南容姓氏渊源十分悠久,以章姓、李姓、左姓为主姓。也是皖南事变激战地之一,境内有多处遗址。

古树群

南容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四季花木葱郁,溪水汩汩流淌。群山环绕,四季分明。东迎高耸入云的东流山、南有锦绣玉屏、盖山浮龟、西依山势巍峨的齐元山、北靠秀丽魁山。境内水系纵横,濂溪、思溪、荀冲河流分别从东、南、西方向穿越经茂林溪口注入青弋江。夏冬季节常现自然奇观,“西边红日、东边雨,西边日照雪山景”。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2%,荣获“安徽省生态村”称号。

铜山

铜山村位于泾县南部,距县城有50公里。下辖22个村民组,距黄山市仅55公里。本村有农业人口2018人,铜山村东邻水岭村,西南接太平樵山村,北面直通茂林集镇。方圆百里,现有两千余居民。据说较早入迁铜山的一族姓徐,俗称“铜山徐家”,人数最多。大约是明洪武年间由邑内中村郭峰徐氏一支入迁的。此前此后还有梅、吕、章、曹等家族陆续入迁

铜山,产铜之山。铜山富藏铜矿。相传西汉吴王濞曾铸宝剑于此而得地名“铜山”。20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国家地质队曾先后在此安营扎寨,大规模开采,建工房,打山洞,白天钻机轰鸣,标旗招展,夜晚灯火辉煌,人声鼎沸,一派工业文明气象。

三吴纪念馆

三公祖籍,都是泾县茂林。三吴纪念馆的建立是为了汇集三位先生毕生之精粹,展示三位先生一生工作生活和创作经历,弘扬三位先生艺术上永不止息的创新追求精神,光大一脉相传孕育于佳山秀水中的泾川文化。茂林三吴纪念馆的展陈方式,采用极具皖南风格的自然、人文、历史背景作为展示设计的基本元素,充分体现孕育和滋养三吴的茂林地区水土风情,同时全面展示三吴对茂林文化发展的推进。该馆是集历史功能、文化功能、教育功能、旅游功能于一体的纪念馆。全馆分序厅、三吴展厅(吴作人厅、吴组缃厅、吴玉如厅)、尾厅(茂林印象)三大板块,内分若干子板块。

茂林三吴

吴玉如生于1898年,卒于1982年,享年84岁。年轻时就读于天津南开学校,与周总理为同班同学,情谊至深。吴先生的书法为世所珍,曾在天津南开大学、天津工商学院任教,桃李满天下。后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

吴作人生于1908年,卒于1997年,享年89岁。年青时,作人先生就赴欧留学,学成回国后,先后任南京大学艺术系讲师、北平艺专教务主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吴组缃生于1908年,卒于1994年,享年86岁,年轻时毕业于清华大学。毕业后任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国文老师,从此,他与这位将军开始了前后长达13年的合作。抗日战争开始不久,冯玉祥先生出任第三战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组缃先生随同参战,并兼任秘书长工作。

茂林中学

茂林中学创建于一九五八年,是全县唯一一所位于农村的县直中学。溯源于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战火纷飞中北校南迁的“安徽省宁属六县联立中学泾县分校”(校址位于茂林潘村,简称“宁属中学”);创办于1958年新中国百废俱兴的火红岁月;蓬勃于二十世纪60年代文革前夕;兴盛于恢复高考后的七、八十年代;壮大于九十年代至新世纪初叶。

茂林小学

茂林小学,一九一八年由乡贤吴吉孚创办“育英学校”。一九二一年由吴月槎,吴梅谷两先生领办"茂林吴氏私立养正小学”,一九四八年秋,“养正”、“福群”两校合并:继“养正小学”。一九四九年下半年,解放后更名为“泾县茂林小学”。

溪口胜景

  浮光缥碧青弋江,泾川儿女母亲河。她源于黄山北坡,在陈村水库上游蓄积成“太平湖”后在桃花潭转了个弯,流经茂林北门时,呼朋引伴,携同茂林境内汇流出口的东溪,形成方圆百多亩的交流湖面,尔后一道注入长江。茂林“溪口”因之而名。

溪口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茂林的东边有一条常流不息的河流---濂溪又称东溪,沟通两岸的是用铁练栓不让山洪冲走的长板条架设,远远望去也是一道美丽独特的风景线!

十里长堤

十里长堤,茂林胜景之一。“溪边一片月、十里长堤花”。该堤位于镇东溪河畔,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砌石而成,长数十里,宛如游龙翘首腾飞,又是观花赏月的好去处。茂林镇位于两水之间,她西边是绵延连亘的西山,西山脚下有一条茂林河(又称古溪);她的东边毗邻濂坑水(又名东溪河)。东溪河弯弯地绕过拔地而起的奎山,沿着茂林镇的东侧从南向北再偏西与茂林河汇合后流人青弋江。

齐云山

齐云山,属黄山余脉,茂林境内最高山峰,海拔约800米,平均海拔250米。南高北低,全镇大部为丘陵山区。 邑人吴芳培有登齐云山顶诗一首:四顾无高阜,群峰此独尊。泉声雷万壑,云气海千村。路转蜂腰细,崖空虎迹存。何年方外客,化石立山门。

石和尚

齐云山海拔七百多米并不算高,但因山势陡峭,在山脚下就能看到山顶站着一尊形似和尚的当地人称石和尚的巨型风化石而显得神秘庄严。本镇大文豪翟大雷也曾赋诗一首:何处飞来一石僧,打坐齐云品山珍?仙芽禅韵琵琶路,茂林名茶出凡尘。

老油榨

传统手工榨油,香气原汁原味,因为出油率低,劳动强度大等多种原因,木榨人工榨油大多早已被机器替代,据说茂林也是仅一家了!在一间底矮破旧的老屋里,摆着两台老式木榨,另一间更小的是灶屋。两位老工人正在忙碌着,记录下这份宝贵的传统工艺(建议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茂林十二碗

茂林十二碗,兴于北宋,盛于明清。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传统大菜“茂林筵席十二碗”为其代表之作。茂林饮食既有山水之天然,又得御膳之真传。民间特色,皇家风范。朝野风味融合,遂成茂林饮食之独特文化。菜馆众多,名家辈出。各各身怀绝技,烧得一手好菜。其名牌作品,当推传统大菜“茂林筵席十二碗”。这是茂林几代人精心打造出来的上品,是茂林厨家聪明智慧的结晶。后人继承之,创新之。既共同体现茂林特色,又环肥燕瘦各有千秋。

茂林糊

茂林糊是泾县茂林菜系中的一道,它和“红烧蹄髈”、“粉蒸肉”一起成为茂林饮食三绝,是筵席中不可缺少的品牌菜。茂林名厨世家吴本良吴波父子和潘村名厨潘师太满宜婆媳便是其中代表之一。

茂林发糕

茂林一带的茶馆酒店,都惯于用水磨米粉经过发酵加糖蒸熟成一种米粉糕,切成菱形小块供应早市,名谓“发糕”,当地老人则叫它“九将糕”。相传明末有九位抗清将领因战败而逃亡在外,九位将军辗转到茂林隐居此间后,当地人士为他们的爱国赤忱所感动,每天借卖发糕为名,暗地将发糕送至山园,以供充饥度日。久而久之,米糕就有了“九将糕”的特殊名称,一直流传下来。茂林可以说是泾县美食的发源地之一,茂林发糕就是其中最出名的美食。

发糕

发果

茂林发糕,是用米粉发酵后蒸出来的,不管城里还是乡镇,早点铺几乎都有卖的。把米加水磨成糊状后,经过一夜就会自然发酵,第二天早晨把米糊倒进蒸笼,烝好的发糕洁白如玉,蓬松软绵,再在上面撒上青丝红丝和豆干腊肉丁,用刀将整笼的发糕切成菱形的小块,就可以吃了。

毛毛农资

毛毛农资属泾县茂林毛毛农林牧渔服务专业合作社,主营生产资料兼粮油气贸,秉承质量第一服务第一,为用户提供农业推广和技术指导。是茂林地区目前最大的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商。

晨晖文具

晨晖文具店位于茂林小学左侧幼儿园对面。主营学习用品兼营烟酒,经营品种齐全琳琅满目,童叟无欺服务至上。是茂林地区最大的学习用品经销商。

卧龙泵阀公司

茂林资源丰富。全镇耕地面积农田8900亩,有林面积1621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8%,毛竹蓄积量465.9万根,木材蓄积量76.8万立方米,年采伐毛竹59万根、木材5073立方米。绿色无公害农副土特产品盛多,主产粮食、木竹、蚕茧、茶叶、中药材、食用菌、板栗等;"茂林龙芽"、"茂林一枝春"绿茶,分别荣获杭州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和98年中国国际名茶、茶制品、茶文化展览会名茶推荐产品等称号。矿产资源主要有钼矿、硫铁矿、铜矿、铁矿、硅灰石矿、煤矿、铅锌矿等。镇内建有工业园区。有安徽省民营企业200强的安徽卧龙泵阀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近亿元的招商企业安徽钱塘钼矿有限公司、绿力生物科技、特氟隆管道、卧龙铸造、旅游开发、磁性材料等企业以及铜、铁等矿业企业。产业门类相对广泛,工业经济总量居全县乡镇领先水平。

“茂林”,是因泾县西南境一片森林茂密的地貌而成名的。明嘉靖(1522——1566)间里人吴子孝作《茂林八景诗》,将《茂林乔木》列为八景之首,用“乔木千章接大荒,饱含元气四时芳”的诗句描写了当时的景象。说到茂林,很多人都会联想到“茂林吴”。茂林与吴姓确有紧密的历史联系。首先是安吴县的设置与吴姓人迁入此境密切相关。茂林村位于茂林地区的中心,是吴姓人聚族而居的一个巨大村落,因此又名茂林吴村。其中一支是两宋之交,宣城人吴伯玺(也是吴少微裔),为避战火,单身逃至泾县,寄居于水西庵内,以后成了茂林潘氏的女婿,在乔吴对岸繁衍了一族,这就是“西吴吴氏”,族居地就是现在茂林镇的西吴村。这几族吴氏在境内前后有村庄近20处,对外统称为“茂林吴氏”。明清两代,由于有不少的村民经商致富,出仕为官的人不断增多,因此全村已占地数千亩,富商的豪宅鳞比栉次,职官品第比比皆是,共有广数千间,享誉为“江南第一村”。旧时人们常说“小小泾县城、大大茂林村”。境内以域名作地名绝不是只有茂林吴氏。宋初潘日宝来境定居的地方就被叫做“茂林西山白杨坞”,他所繁衍的后代,聚族而居的地方叫做“茂林古溪潘村”。戴倪二姓的先人在宋代立社,取名就叫“茂林社”。官仓里是凤村地,古时也叫“茂林官仓里”。南宋初洪璧来境定居于宋家坦北侧,把住地叫做“茂林坦”。由此可知,不能把茂林村名和茂林地域之名混为一谈或等同看待。1939年国民政府在茂林地区建镇,命名为茂林镇,是全县所建的三镇之一,新中国诞生以来,先后设区、组织大公社,后来恢复建置为镇。

翟大雷诗选《咏茂林》

2006年荣获“安徽省环境优美乡镇”称号,2007年荣获“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称号,2012年荣获“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2014年荣获“全国重点镇”称号,同年成功入选首批安徽省红色旅游小(古)镇。

用户评论

凝残月

这个游戏背景设定真是太独特了!感觉很有历史韵味。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爱情的过失

听说游戏的玩法融合了探险和解谜元素,对我这种喜欢挑战的人来说很吸引人。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清羽墨安

剧情编的怎么样?能不能玩到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呢?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熏染

画面方面,有没有做成3D模型的那款游戏?我很喜欢探索那种广阔的世界观。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羁绊你

我比较好奇游戏里面的角色设定,还有哪些有趣的NPC可以用到吗?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凉笙墨染

能不能预告一下游戏的预购信息?我好想提前入手的!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心脏偷懒

希望能有联机模式,和朋友一起探索王城的感觉一定很棒。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妄灸

《失落的王城》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故事性,期待了解更多游戏细节。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浮殇年华

感觉剧情会围绕着曾经强大的王城的秘密展开?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此刻不是了i

游戏的音乐很有氛围感吗?我希望能够沉浸在游戏中世界观里。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拥菢过后只剰凄凉

泾县茂林这个地方听起来很值得探索,一定有很多隐藏的故事吧!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该用户已上天

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或者装备系统?我很期待游戏中的战斗体验。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抹丶悲伤

这种类型的RPG我可是超级喜欢的!我已经mark了这个游戏。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水波映月

如果能加入一些解谜元素,我会更加期待玩这款游戏!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染殇雪

希望游戏不只有任务场景,还有我们可以自由活动的世界各地!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乱世梦红颜

感觉这游戏很有深度,一定会让我花很多时间去探索和体验!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孤岛晴空

我很期待这款游戏的发布日期!希望可以尽早上手!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轨迹!

喜欢这种以历史为背景的游戏! 希望能有更多类似的主题游戏出来玩!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热点资讯